


阳春三月,嘉陵江畔的晨雾还未散尽,第一缕阳光便攀上了鹅岭山脊。在这座以山为骨、以雾为裳的城市里,黄桷树虬劲的枝干正悄然抽出新绿,碗口粗的枝干虬曲如龙,硕大的树冠间,簇簇新绿在阳光下闪烁,宛如跳动的生命音符,为繁忙的项目施工现场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初次踏入重庆地铁 15 号线13标,迎接我的便是驻地、现场旁的那一棵棵高大的黄桷树。彼时,项目刚刚进场动工,轰鸣的机械声与黄桷树沙沙的叶响交织在一起,仿佛它们也是在以特有的方式欢迎我们的到来。这些黄桷树如同沉稳的老者,以一种近乎倔强的姿态,深深扎进这片土地,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也让我对这片即将发生巨变的土地充满期待。
转眼间,我已在项目度过了一千多个日夜,三次见证了黄桷树的荣枯轮回,每一次看着它褪去旧叶,萌发新芽,都像是在见证一场生命的奇迹。黄桷树于我而言,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风景,而是并肩作战的“老友”,它默默陪伴着我们,见证着项目从最初的一纸蓝图,逐渐变成坚实的隧道与崭新的车站,在我心中,它的绿意也染上了别样的温度。
黄桷树,又名黄葛树,是重庆当之无愧的市树。它从不挑剔生长环境,哪怕是在石缝中,只要有一点泥土、一丝雨露,就能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其树冠如伞,遮风挡雨,为往来行人撑起一片阴凉;木材坚实,可用于建筑;树皮、根须还具有药用价值;从枝叶到根茎,它毫无保留地将自身价值倾囊相授,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每年春天,黄桷树会在一夜之间换新装,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自我更新的勇气,那蓬勃向上的姿态,恰似重庆人骨子里的坚韧与豁达。
在重庆的历史长河中,黄桷树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老的山城街巷里,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重庆人的平凡生活;抗战时期,它在炮火中顽强挺立,陪伴着山城人民度过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改革开放后,随着重庆的飞速发展,黄桷树依然坚守原地,看着轻轨穿楼、桥梁飞架,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如今,在项目的建设现场,黄桷树又成为了新时代奋斗者的见证者,用它的年轮记录着每一个奋斗的瞬间。
我们就像黄桷树的种子,无论环境多么复杂艰难,都毅然决然地扎根于此,重庆特殊的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虽然给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大家从不退缩。面对坚硬的岩石,我们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攻坚克难;遇到复杂的管线,我们反复研究方案,小心翼翼地迁改避让。夜以继日,寒来暑往,黄桷树的枝叶在风中摇曳,见证着我们在工地上挥洒过的汗水,见证着我们为了攻克难题而彻夜不息的灯火,见证着我们在每一个关键节点完成时的欢呼雀跃。
春风又至,黄桷树的新芽在阳光下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地面的车站逐渐成形,地下的隧道不断延伸,项目每一名建设者都如同坚韧的黄桷树,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相信大家的努力,终将化作穿梭于山城地下的钢铁巨龙,为重庆的轨道交通注入新的活力,也让这座城市的未来,如同黄桷树般,充满无限生机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