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5.08.01
来源:
作者:范国兴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前夕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不由想起曾经那段支教的岁月。

在写《支教的意义》时,我曾无数次拷问自己选择支教的理由,“仿佛在城市久了,沾染了尘埃,很难能够用一种孩子的单纯清澈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看待这一种美好而高尚的行为。”“又或许是想的久了,一种净化心灵的渴望,开始充斥着曾向往着自由的梦。”

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尤其是正当青春的文学青年,总想为自己定义。迎着一个个不被理解的眼神,告诉自己: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倾尽全力地投入并尽力做到最好,在有限的规则内享受自己所能够掌控的一方天地,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当时代赋予的使命、组织号召的行动,与内心追求的梦想耦合,一场属于青春的旅途便注定了。于是,一个背囊,一张车票,加上青春无悔的选择,便同河南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伙伴们,一路向西,来到了一个有着一群追梦的孩子的地方——甘肃瓜州。

选择,是人生最大的一道难题。但对与错,不在于你如何选择,而在于你选择之后如何对待,如何走下去。我也曾无数次问自己支教的意义:保研?历练?经历?奉献?当第29个教师节来临,站在国旗下的我,以支教教师的身份高举右手宣誓,胸口的红领巾飘荡,眼前是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似乎明白了:青春在于行动,在行动中有收获的喜悦,感恩的心,被认可的幸福,青春赋予的责任,奉献之余的感动。

当踏上东归的列车,回想支教一年的点点滴滴,仿若一场旅行,旅途中多了几百个叫不上名字的学生,多了1个排演了《追梦的孩子》的18班。点点不舍和感动,映着内心“选择支教,我无悔”的坚定,裹着车轮的哐当声入了梦,也写进了我的人生,我的阅历,我的过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肯定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发挥的积极作用,更是指出了“自身也得到了历练和成长”。我想,这才是支教最大的财富。

时光荏苒,不再青春的我,已在中交工作了八年。作为团青干部,回想工作的身边人、身边事,无数中交青年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期许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苏泽伊同志用镜头把“温泉号”TBM刷新世界记录的掘进速度定格在西北边陲,楚尚奇同志让中交蓝和党旗红在G318线海拔最高的东达山垭口交相辉映,崔跃鹏同志把无悔的青春赞歌写在世界最长的川藏易贡隧道,井鹏鹏同志带领蓝马甲环保志愿团队穿梭在广袤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王飞同志从波墨公路走上了超过5000米的昆仑之巅,王晓东同志跳出如春云南选择征战海拔近5000米的唐古拉山,杨兵同志选择从中原沃野走上青藏高原……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青年们,让我们一起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带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热忱的家国情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企业最需要的创新创效最前沿、安全生产第一线、急难险重主战场、“一带一路”大舞台,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交,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范国兴)




微信

中交二公局四公司

打开微信扫一扫,时刻关注中交二公局四公司最新动态!

移动

中交二公局四公司移动版

打开微信扫一扫,访问中交二公局四公司移动版!

留言
信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