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的洛阳牡丹倾城,清晨的露珠刚刚退去,二公局四公司洛阳城市项目的蓝马甲志愿者胡笑丹在白马寺神州牡丹园迎来了第一波游客。“唐代人最爱撞色,唐三彩中的骆驼有绿釉驼铃配黄釉驼峰,您大胆点,釉烧时会流动交融,看,晕染出来,是不是像丝绸之路上的晚霞?”在牡丹花丛旁的非遗体验工坊,胡笑丹认真地指导游客给素胎坯体上釉。
除了非遗体验工坊的热闹,在如织的游人中,一群身着蓝马甲的志愿者也格外醒目,这是他们第三年参与牡丹花会期间的志愿服务。自2022年起,洛阳城市项目的蓝马甲志愿队便与洛阳牡丹结下不解之缘,志愿服务也从基础的路线指引,逐步升级为集文化传播、应急保障、特色体验于一体的立体服务网络。而今年,项目更是配合政府,结合洛阳文旅新热点,新增了非遗体验导览服务。
“牡丹花会为期一个月,随着洛阳文旅产业的出圈,花会期间游客量越来越多,可达全年总量的30%以上。这个月,洛阳市总是车多人多,作为驻洛央企,在花会这一重要窗口期,我们更要做好保障。”对于牡丹花会期间的志愿服务工作,项目党支部书记殷悦十分支持,积极动员青年员工参与“蓝马甲”行动,并提供了物资和后勤支持,“志愿服务不仅是个人奉献,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今年,项目在牡丹广场和神州牡丹园增设了2个志愿服务站,15名志愿者在安排好日常工作的前提下,轮班参与包括路线指引、文化讲解、应急救助等10余项志愿服务。服务站虽小,却配备了免费茶水、充电宝、轮椅等便民设施,被游客称为“牡丹园里的暖心驿站”。花会期间,项目蓝马甲志愿者日均服务700余人次,累计为1.2万游客提供帮助,从路线规划到应急医疗,从失物招领到秩序维护,用细致服务织就城市温情网络。
“这株‘姚黄’是牡丹中的珍品,花瓣如金,传说是武则天最爱的品种。”志愿者高文军的讲解常引得游客驻足拍照。为了当好“牡丹文化传播者”,他提前一个月查阅洛阳历史、植物学相关资料,做足了讲解准备。
“您别着急,我马上给您送过去!”志愿者郑克强顾不上喝口水,揣着手机骑上共享单车,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朝着应天门方向疾驰,送还巡逻时捡到的游客手机。
牡丹花期短暂,但服务的热度会一直延续。据了解,项目“蓝马甲”志愿服务队已与当地区政府达成长期合作意向,未来将持续开展文化宣讲、环境维护等公益活动,让洛阳的人文温度永不凋零。
夜幕降临,最后一班志愿者交接工作时,服务站旁的“留言墙”已贴满便签:“蓝马甲的笑容比牡丹还灿烂,谢谢你们让洛阳之旅更温暖!”“第一次尝试制作唐三彩,听着志愿者讲的历史故事,感觉自己也成了大唐的客人。”……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文字,与晚风里若隐若现的牡丹香气一起,为这座千年古都的春天,写下最动人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