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曲河畔,又一个清晨,第一缕阳光破晓而出,照耀在灾区过渡安置点的板房上,驱散了夜晚的寒意,新的一天开始了。
“你们在废墟之上帮我们重建了家园,让我们这么快就住上了温暖的新家,谢谢你们!”日喀则市定日县秋来村村民国吉刚刚把一家人的生活物品搬进了救援团队交付的安置板房,告别了震后相处多天的救灾帐篷。
在定日县秋来村活动板房安置点,板房整齐摆放。房顶的旗帜迎风飘扬。板房前,有的村民在晒太阳,有的在喝茶聊天,还有的在屋内看电视,无忧无虑的孩童们嬉笑打闹着……十几天里,二公局救援队伍把安顿好受灾群众生活摆在突出位置,从喝上热水、吃上热饭、温暖过夜等方面,让受灾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国家的温暖。
“这些安置板房每间18平方米,材质为防火岩棉板,它们不仅比普通的帐篷更加安全可靠,更具备出色的阻燃、防风雪、保暖以及抗震性能,为灾区群众提供了温馨舒适的临时住所。”负责此次安装工作的日喀则项目物设部的李青介绍。走进国吉家的板房里,锅碗瓢盆等炊具齐全,靠墙放着色彩艳丽的藏式柜子,床上堆叠着崭新的棉被,墙上挂满孩子的奖状,国吉看到救援人员进来,不停地双手合十,表达谢意。地震震塌了房子,但在这里,村民们再次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温暖笼罩着秋来村,除了国吉一家,还有21户人家住进了安置板房。看到村民们开心的笑脸,李青感慨万千。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他带领1台随车吊及相关施工工具、设备,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就出发赶往灾区。与此同时距离震区1600多公里的G318线田根段公路一分部项目紧急联系在拉萨采购了200间简易板房,而李青因为到的早,是这批物资的负责人。
“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在支援灾区的途中,我们遇到多次余震,通讯不畅,交通几乎中断,原本4个小时的路途,用了11个小时才从拉萨赶到。看到零下十几度没有避寒地点的群众,我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要抓紧安装板房,让大家尽快住进去!”1月9日下午18时,第一批100间板房全部运抵拉孜县第二双语幼儿园安置点,李青立即组织同事开始了平整场地和安装工作。
“震后初期,风大,余震不断,因为考虑不周全,刚搭建的几间板房因固定不牢,被大风吹倒了。我们抓紧调整了安装方案,加强板房的固定和支撑。”李青和同事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对已搭建好的板房逐一检查加固,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考验,把临时性安置点当成永久性工程来建设给足灾区人民安全感。每天都在关注建设进度的驻村书记格列罗布看到救援人员冻得通红的脸庞和耳朵,主动送上家里的藏式毡帽和热腾腾的酥油茶。每当饭点来临,也会有藏族小朋友为他们送来热乎的饭菜。
交付当天,秋来村的受灾群众激动万分,他们为二公局救援团队献上了哈达和锦旗。
此次抗震救援,二公局共捐赠400间折叠箱式房、50箱水、30箱泡面,投入4名管理人员、7名作业人员、1台随车吊和1辆皮卡车,协助灾区重建和人员安置工作,目前送往各个救灾安置点的板房均已搭建完毕。夜幕降临,安置点内炊烟缭绕,受灾群众们忙碌地准备着晚餐,新年前夕,浓浓的生活气息在暮色中格外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