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外环快速路道路扩容改建工程“田”字路二期工程全线通车
2013.10.21
来源:
作者:
10月19日17时,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在“田”字型快速路二期工程雅山新隧道北侧高架桥桥面举行“田”字型快速路二期工程暨全线通车仪式,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乌鲁木齐市委书记、乌昌党委书记朱海仑宣布:“‘田’字型快速路全线通车!” 至此,乌市“田”字路二期工程全线贯通,标志着乌市主城区“田”字型快速路网骨架构建完成。
“田”字路二期工程全长约20.77公里,新建隧道0.73公里,新建、改建桥梁、道路20.04公里。公司承建的道路工程B3.21标和B4标是“田”字路二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B3.21标全长575.99m,包含高架桥、辅道道路、各类管线的新建迁移等。B4标全长848.17m,包含路基、桥梁、隧道、沥青路面及附属工程等。
项目自进场来,面临建设工期短、施工干扰大、地下管网多、施工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等不利条件。为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节点任务,按期实现全线顺利通车,项目根据不同的问题、难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1、根据合同约定,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按照各工序需要的时间编制合理的施工计划,倒排工期,明确各节点工期目标,具体到每一个墩台和每10m隧道,目标分解落实到班组及个人,实行层层负责。2、积极同交警部门协商,保证施工道路畅通,确保设备、材料、空心板梁在第一时间进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干扰。3、面对地下管网复杂,每个墩台基坑开挖采用人工挖十字探坑的方法,找到管线,一一区分,进行包封处理后施工。4、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和建设处总工办等各相关方沟通协调,在施工期间及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施工工艺,克服各种技术难题,为实现全线通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5、针对隧道围岩易受侵蚀、中隔墙施工工艺复杂等因素,采用短进尺、少扰动、强支护、勤测量、多循环的原则组织隧道施工,有效保证了总体工期。
在有效克服上述不利条件的同时,项目进一步完善了管理流程,保持信息沟通顺畅,从现场技术员到班子成员,实行任务层级包保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直接负责人报告,制订相关解决方案,并立即实施,形成从下而上闭合的管理运转体系。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以最快速度解决突发性事件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工期不受影响。项目还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工作部署:一是挑精选优,形成高效团结的现场管理团队,确保进场队伍的综合实力,从而形成项目的整体优势。二是加大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施工技术的有效监管和指导力度,实行现场值班制度,落实责任到人,坚持对施工场地、钢筋加工场、拌合站等区域进行日常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记录分析、总结,形成书面整改材料,及时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整改,杜绝事故隐患。三是结合项目实际,组织开展 “大干210天活动”,悬挂倒计时牌,每天更新,并确定当天施工计划,实行奖罚措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四是针对节点任务,提前做准备,比如梁板吊装,每次吊装前都会提前一天做好道路封闭、场地平整、人员就位、设备检查、支座校准等各项检查准备工作,并反复论证核对施工步骤及工序,进行统一指挥调度,为顺利吊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五是严格按要求审核图纸,比如桥梁工程,对钻孔桩的设计坐标、高程进行复核计算,各项工序都严格按照合同文件、图纸和规范施工。
项目经过早计划、早进场、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连续克服施工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提前12天完成施工任务,于10月19日顺利完成通车。
乌鲁木齐市外环快速路道路扩容改建工程“田”字路二期工程全线通车,提升了外环路整体通行能力,增强了快速路网之间及快速路与骨干道路之间的连接与转换,实现了乌市外环线内的南北畅达、东西贯通,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使乌鲁木齐城区道路通行能力至少提高30%,局部路段达到50%,创造了“新疆效率”,对构建乌市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也将产生重大影响。(乌市外环B3.21、B4标)
返回